公司是CMO行业领先企业,近年因战略客户部分产品需求下降导致经营业绩存在压力,但公司重新调整经营战略,客户方面,在稳定现有战略客户的同时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客户,并拓展国内客户资源。项目方面,由CMO向CDMO转型,整合CRO资源更多介入临床早期项目,夯实长期发展基础;同时把握国内MAH制度机遇,积极承接国内CMO订单。技术方面,积极发展结晶技术和连续反应技术,引入酶催化技术,通过定增布局生物药CMO。我们看好国内CMO行业空间,公司致力于成为创新药一站式服务平台,经营战略调整后发展迎来新起点,预计18-19年净利增6%、81%,维持审慎推荐评级。
经营战略调整。公司前几年注重大客户尤其是与强生和吉利德两大战略客户合作,导致两大客户占收入比重过高,2016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到71%,前两大客户占比高达56%,但强生和吉利德在2017年重点产品降糖药和丙肝药需要下滑较大,直接导致公司2017年业绩出现较大波动(收入下滑11%,扣非净利下滑48%)。目前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战略:(1)管理层调整:董事长兼总经理直接管公司业务;(2)扩展客户资源;(3)强化技术能力。
积极开拓客户资源。以往公司受限于产能、经营策略等因素,更多注重核心大客户,业绩受大客户订单影响较大,现在公司更加主动去开拓中小客户。2017年在强生、吉利德两大客户基础上,与辉瑞、诺华、罗氏、勃林格殷格翰、艾尔健、GSK合作带来的收入占比突破20%;并开拓了70余家欧美中小客户,17年实现收入约4140万元,占比达到3.6%,较上年增长约49%。国内市场则抓住MAH机会,2017年服务了10余家中国制药企业。
项目梯队更有厚度,支持长期发展。通过收购整合J-STAR以及与BioDuro进行战略合作,公司在CMO大生产的基础上向前延伸更多介入新药早期开发的CRO服务,为后续商业化生产储备项目。17年公司新立项项目90多个,18年新立项项目预计翻番有望突破200个。
国内业务增长迅速。公司抓住MAH机会,2017年下半年开始布局国内CMO业务,17年成功引入10多个当年实现销售的项目,获得商业订单2000万元。预计18年和19年国内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,18年有望收获5-6000万订单,19年有望过亿。
扩充BD队伍,进一步开拓市场。公司过去策略是重点发展大制药公司,依靠少量BD即可基本覆盖客户群体,市场推广较少,但跨国制药公司业务决策慢,公司很难拿到大制药公司的API订单。现在公司更加注重中小biotech公司的业务机会,这些公司决策快,外包业务大多是API,因此公司未来会扩充BD队伍并加强市场推广工作,提升知名度。公司目前在欧洲有3个BD,主要开发瑞士、比利时、英国等药企业务。17年8月美国引进1位BD,大幅提升了美国biotech的公司业务机会,未来美国还会增加1位BD。中国市场有1位BD,未来也会增加1-2个BD。
外部合作提升结晶和酶催化技术实力。(1)收购J-STAR:J-STAR从事工艺CRO,尤其是结晶技术优势突出。(2)与Codexi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:引进其专有的酶技术平台CodeEvolver,补齐公司在酶催化工艺方面的短板。
定增布局生物药CMO业务。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.2亿股,募资不超过16.8亿,其中5.5亿用于东邦药业阿扎那韦等9个产品建设项目;其余11.3亿将布局生物药CMO业务。目前定增已结束询价工作,预计近期将完成。
维持审慎推荐评级:我们看好国内CMO行业空间,公司致力于成为创新药一站式服务平台,经营战略调整后发展有望迎来新起点,预计18-19年净利增6%、81%,EPS 0.27、0.48元,维持审慎推荐评级。
风险提示:客户流失风险,订单执行不达预期。